出血症即出血性病症。包括目衄、鼻衄、齿衄、发斑、咳血(咯血)、吐血(呕血)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下血种种。祝氏经验:首辨虚实,继辨寒热,再辨归脏属腑,还辨血与气的关系,最后确立治法。概括论之,多用五法为治,分述如下:
(一)上病取其下
凡上部出血的病症如鼻衄、咯血、呕血等,须用降气、降火、降血之法,引其下行则血能循经。常用药有牛膝、代赭石、花蕊石、降香、黄芩、黄连、山栀、生石膏、麦冬、玄参、藕节、白及、白茅根等。代表方如旋覆代赭汤、麦门冬汤、玉女煎、泻白散。
(二)下病取其上
凡下部出血的病症如便血、尿血、崩漏等,须用升提、举陷、固涩之法,升其清阳,固其渗漏,则血有所统。常用药有黑升麻、黑芥穗、生荷叶、柴胡、
地榆、槐花、杜仲、川断、山萸肉、补骨脂、血余炭、乌贼骨、旱莲草、柿饼炭、赤石脂、禹余粮等。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、六味地黄汤、四生丸、黄土汤。
(三)上下皆出血,治惟取其中
若上见吐衄,下见便漏,降血或升提均不宜者,惟培补中土、益气固脱乃属良法。常用独参汤治之,使无形生有形,而后再以归脾汤、归芍六君子汤调理脾胃,滋其化源。